城市观察|聚焦人才和科技创新,从三方面读懂济宁这场大会的深意-环球热门

记者 张夫稳


(资料图片)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4月8日—9日,大运河畔的济宁高朋满座,大咖云集,为期两天的全市人才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召开。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红玉出席大会并致辞,他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喜悦的心情。

期间,重磅的合作签约、隆重的聘任仪式、顶格的人才表彰、高端科研院所集中揭牌、院士专家园区行,无不源自追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走在前”的深刻谋划,彰显济宁对人才引领、创新突破、跨越竞奔的执着追求。

细细观察大会期间的活动,再回眸过往种种,关于人才智力、科技创新、崛起支点的一个个细节“剧透”,标注出大会背后城市宏大的发展意图。

01 求贤若渴,背后有雄心

8日下午,圣都国际会议中心,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50余名院士、嘉宾齐聚,共同见证了济宁市人才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合作签约。

济宁与山东大学签约共建山东省先进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与武汉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山东人才发展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济宁将依托知名高校、人才集团资政、启智、聚才的优势,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为全市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增智、聚势、赋能。

“济宁市委、市政府将拿出最好资源、最优政策,用心用情服务,为大家在济宁创新创业、聚力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共同谱写人才和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合作签约致辞中,林红玉饱含深情的话语,不禁令人想起当地求贤若渴的行动表现。

2022年11月份,济宁重磅发布“人才金政20条”,广邀天下英才来济创新创业。当地明确表示用5年时间,集聚50名以上顶尖人才、1000名以上领军人才、20万名青年人才、30万名实用技能人才,预算50余亿元予以经费保障;设立10亿元“市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231+1”产业领域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人才企业,为产业转型升级储备高质量项目;对入选国家、省、市重点人才工程人选,根据作用发挥情况,均给予用人单位最高500万元的研发补助……这一系列硬核举措折射出济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迫切和气魄。

大手笔背后“潜藏”着城市竞争的现实需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无论是“不惜代价”的人才招引政策还是这次高规格大会中的系列动作,济宁正务实高效落实部署聚拢“第一”优势、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市战略,培育高能级产业集群,赢取竞争优势,勇当全省创新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国家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中心城市。

02 用武之地,城市有底气

9日上午,济宁市人才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在圣都会议中心举行,市里设主会场,各县市区和各功能区设分会场,通过电视会议向全市现场直播。院士专家、省内外高校负责人、科研院所教授、省市领导、知名企业负责人、县市区负责人、市直单位负责人、获奖代表、青年人才代表、科技创新型企业代表等550余人参加大会。

致辞中,林红玉开宗明义,“我们连续两年高规格召开全市科技创新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产业创新发展表彰大会,今年更是专门召开这次全市人才科技创新发展大会,目的就是释放出我们尊重创新、礼遇人才的最大诚意。”

大会期间,济宁聘任了11位院士“人才大使”。获聘之人在各自领域都是顶尖专家:中科院院士徐春明、黄维、贺林、宋微波,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克复、赵春江,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吴东方、姜传海,欧洲科学院院士陈建民、张友明,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院士张立人。他们将为济宁发展助画方略、指路把脉,在产学研合作、技术指导、项目引荐等方面给予助力,同时依托自身强大影响力带动更多人才团队、创新资源和创新项目集聚济宁,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硬核支撑。

大会隆重表彰了5名科技创新杰出贡献专家、30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1名科技创新拔尖人才、13个科技创新先进院所、59个科技创新优秀团队,释放出济宁尊重创新、礼遇人才的最大诚意。

会上还集中签约31项人才科技项目,其中高端装备制造领域8项、新材料领域6项、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4项、高端化工领域3项、新能源领域2项、生物医药领域1项、引进共建创新载体5项、基金类2项,这些签约项目将为济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人才支撑。

“山东省先进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山东省稀土研究院”“青岛科技大学济宁融合创新发展中心”“山东人才发展集团济宁有限公司”依次进行了揭牌,这些科研院所将围绕先进碳材料、稀土新材料等进行“卡脖子”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集聚孵化等,助力济宁抢占战略新兴产业高地。

9日下午,围绕高端化工、新材料、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机器人产业,县市区举行4场专题论坛,院士们受邀分享产业领域前沿科技成果和发展趋势。

大会以“人才领航•科创未来”为主题,密集紧凑的活动安排下,集聚高层次人才和智力、促进科创成果落地转化和交流的用意一目了然。除宣示打造人才科技创新发展高地外,开放包容的大会还开启了海内外朋友认识济宁、了解济宁的“新窗口”,有望成为一张城市“新名片”。

举办如此高规格大会、广发英雄帖吸引集聚国内外顶尖人才,济宁的底气来自哪儿?

林红玉在大会致辞中介绍,济宁产业发达、势头强劲,已建成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纺织服装、专用汽车等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等“231”先进制造业集群快速发展,5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济宁投资兴业,为各类人才铺设了放飞梦想的“黄金跑道”和成就大业的“广阔舞台”。

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鲁南经济圈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在济宁交织叠加,济宁正充分发挥“九大优势”,实施“九大战略”,按照“六个走在前”的总体思路布局,推动各项工作“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发展步入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期。

济宁内河航运千吨级轮船、万吨级船队通江达海,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山能智慧产业园等一批过百亿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等便是例证。

03 济宁方案,生态圈渐成

如今城市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创新的竞争。

济宁始终把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成立市人才科技工作指挥部,坚持一盘棋理念,大力实施科研院所招引、高端人才引进、高新企业倍增、企业研发普及、关键技术突破“五大计划”,科技人才创新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呈现出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各类人才纷至沓来的生动局面。

目前,济宁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142万人,合作院士92人、各类高端人才2100余人,高技能人才达26.5万人。

人才与城市之间“双向奔赴”的背后,起支撑作用的是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正如济宁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所言,通过持续优化生态,坚定不移走好产才融合之路,推动人才链与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用优质生态撬动人才集聚。

在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上,济宁注重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大力实施领军人才倍增行动,开通顶尖人才引进“直通车”,相继出台“产业人才10条”“创新驱动16条”“人才金政20条”系列政策,激发人才主体和用人单位积极性、主动性。

在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吸引集聚人才资源上,济宁瞄准“中字头”“国字号”大院大所,与260家高校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中科院软件中心等46家大院大所在济宁设立实体化运作的创新载体,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29家。同时,全市建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7个,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业设计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68个,省级创新平台632个,它们成为吸引聚集顶尖人才和一流团队的重大载体。

在壮大创新主体上,济宁把制造强市建设作为“九大战略”中的首位战略,创新开展“干部助企攀登”,全力助推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登”,753家攀登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紧密产学研合作,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300家,增幅居全省第1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达到603家。

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上,济宁注重营造重才爱才的浓厚氛围,做细服务吸引人才扎根,全力以赴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整合部门职能、打通线上线下,为人才提供“一点登录、一窗受理、一站办结”的一揽子服务;提供“科技贷”“人才贷”等便捷金融服务,为人才发展提供强有力金融支持;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机制,开通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保健就医等21项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好产业“英才”、青年“俊才”、制造“匠才”的后顾之忧。

而为放大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效应,济宁顶格推进,其中一个春天的“故事”值得一提。

今年“新春第一会”后不久的2月10日,济宁市委主要负责人一行到珞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调研,和珞石机器人创始人兼CEO庹华就进一步深化合作空间、推进项目建设、打造产业集群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座谈中,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济宁将尽最大努力提供最优服务、搭建最好平台,竭诚为珞石机器人在济宁发展提供最好的营商环境。

大会致辞中,林红玉更是公开承诺,“我们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人才安心立业营造最优生态。对标‘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积极争创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

把视野拉得更广一些,济宁自2022年启动干部作风建设三年行动,在全市上下掀起干事创业的热潮。“转作风、开新局、走在前”绝非一句空话:行政审批大提速,“开工那些事”变为“开工一件事” “一网通办”“跨域通办”,惠民补贴实现“静默认证”……一项项创新、一条条举措带来更切实际的关键词:松绑、提速、简化、合并、允许……这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更大活力和更多暖意,也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承诺的执着落实和有力回应。

运河潮涌,奔竞不息。济宁这座文化悠久、兼容并包、开拓进取的城市,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城市的气度。以一流人才和科技创新为战略支点,谋划打造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高地,济宁正展现出与其文化名城相匹配的产业发展格局和担当。

关键词:

    为你推荐

    创建全国文明镇 西樵山开展山上古村环境整治工作

    美化景区提品质,让西樵山古村落更美更宜游!8月15日下午,西樵镇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西樵山古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西樵山古村自唐代

    来源:珠江时报 22-08-17

    协鑫新能源:拟9037.98万元出售7座光伏电站

    3月16日,协鑫新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间接附属苏州协鑫新能源及苏州协鑫开发(作为卖方)、江苏和盛(作为买方)于2022年3月16日与该等目标公司

    来源:国际能源网 22-03-18

    三峡能源河曲100MW光伏+储能发电EPC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

    3月16日,三峡能源河曲100MW光伏+储能发电项目光伏场区工程EPC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标候选人第1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建设第一

    来源:国际能源网 22-03-18

    因地制宜利用光伏 四川成都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发布

    3月14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等7部门发布成都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方案指出,到2025年,力争建成近零碳园区、工业企业、公共机构

    来源:国际能源网 22-03-18

    青海:重点支持黄河上游光风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项目融资

    3月15日,青海省发改委发文称,积极推进金融战略合作加大黄河青海流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支持力度。其中提到,2022年,青海省发展改革委

    来源:国际能源网 22-03-18
    返回顶部